精神康復廣角
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51號
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精神疾病康復中心
Tel:010-82088261
Email:lykangfuzhongxin@163.com
科普知識
常見的十大睡眠誤區
莎士比亞說:“舒服的睡眠才是自然給予人的溫柔的令人想念的看護”。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之一,我們一生中有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。睡眠如此重要,但多數人對睡眠了解有限,甚至對其存在錯誤的認識。紐約大學的睡眠研究小組整理了一些流行的睡眠誤區,然后對每一項誤區進行了研究和比較,結果發表在《睡眠健康雜志(Sleep Health)》。以下是這些常見的睡眠誤區及解釋。
誤區一:人人都需要睡夠八個小時
睡眠時長并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,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睡眠時間需要量是不一樣的,如新生兒、學前兒童睡眠時間相對較長,而老年人需要的睡眠時間則較短。即使是同一年齡階段的個體也會存在睡眠需要量的差異,睡眠時長和人的飯量一樣,都是因人而異的。睡的好壞,不能以睡眠時間的長短來衡量,而應強調睡眠的質量,只要符合自己的睡眠習慣,能夠保證白天體力、精力充沛即可。
誤區二:平時睡不夠,周末多補覺
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,不少上班族喜歡在平時熬夜,利用周末補覺。當然,適當的補覺確實有助于恢復精力。但是,每個人都要自己的生物鐘,只有遵循這個規律作息,才能保證身心健康。長期在周末“補覺”,會打亂人體原有的生物鐘,使新陳代謝紊亂,導致慢性失眠。因此,偶爾在周末補覺可以,但不宜作為長期計劃。
誤區三:睡前飲酒有助于睡眠
人喝酒后會感覺到疲倦和昏昏欲睡,于是很多人推測喝酒有助于睡眠。不可否認,喝酒對于最初入睡確實有一定幫助,但是隨著酒精代謝,它往往會在后半夜導致人頻繁覺醒,干擾快速眼動睡眠(rapid eye movement)。而這一階段睡眠對記憶力和學習非常重要。更嚴重的是,長期使用酒精催眠,不僅需要不斷增加飲用量,還會導致酒精依賴和成癮,甚至出現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為問題。因此飲酒助眠并不可取。
誤區四:打呼嚕意味著睡得香
很多人認為:“呼嚕震天響,叫都叫不醒”就意味著睡眠質量好,其實打呼嚕并不是睡得香的標志。打呼嚕在醫學上稱為打鼾,提示上氣道存在狹窄,打鼾嚴重者往往會發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,導致睡眠頻繁中斷,深睡眠時間顯著減少。因此,當發現親朋好友出現上述癥狀時,要提高警惕,及時就醫。
誤區五:睡前玩手機
睡前看電視,使用筆記本電腦或手機,是現代人常見的生活習慣。事實上,電子產品發出的藍光,會使大腦更加興奮,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長的入睡時間,并且容易早醒,大大影響睡眠質量。另外,床是用來睡覺的,長期在床上玩電子產品,會削弱床與睡眠的連接,容易導致失眠。
誤區六:鬧鐘響后再睡一會兒。
很多人有鬧鐘響了之后再小睡一會兒的習慣,認為這額外幾分鐘的睡眠可以起到很大作用。但事實并非如此。關了討厭的鬧鐘之后,身體確實會重新入睡,但卻是一種非常淺和低質量的睡眠。所以,設置一個合理的起床時間,聽到鬧鈴響了,就趕快起床迎接新的一天吧。
誤區七;做夢說明沒睡好
其實夢是我們精力體力恢復的重要睡眠活動,每天晚上我們會有1/4左右的時間在夢中,只是有的時候因為睡眠較深我們并不知道自己做了夢,如果剛巧做夢時被打擾醒了,你就會知道自己在夢里,甚至有的時候再入睡夢的內容會銜接著。所以有夢是正常現象,不用擔心。
誤區八:安眠藥吃了就上癮
有些失眠患者長期使用安眠藥助眠,有時甚至自行加大藥量,導致藥物依賴。也有些失眠患者因為害怕副作用堅決不吃安眠藥。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可取的。只有那些長期的失眠者(每周失眠超過三次,持續3個月極以上),醫生才會建議使用助眠藥物。此外,并不是所有的安眠藥都有成癮性,需要根據不同的臨床表現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及減停助眠藥。切忌盲目服用安眠藥物。
誤區九:午休時間越長越好
中國人自古講究睡“子午覺”,可以看出午覺對于人們來說是養生、提神的關鍵。但這并不意味著午覺越久越好。如果午睡時間太長,到了晚上反而睡不著,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,破壞人體正常的生物節律。一般中午睡20-30分鐘即可,午睡時間超過45分鐘會進入深度睡眠,醒后反而更加困倦。此外,午飯后不宜立即午睡,因為此時大量血液流向消化系統,大腦供氧量下降,此時入睡會引起大腦供血不足,發生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。
誤區十:睡前運動能夠助眠
適量的運動確實可以增加睡眠壓力,促進入睡。但睡前2小時內的劇烈運動會使神經系統過于興奮,從而加重失眠。適當的有氧運動如散步、快走、太極拳等可以促進睡眠。
本文由廖金敏編輯校對。